走向倒闭之路的造车新势力们
车家号

造新能源车赚钱,难于上青天。

3月5日,恒大健康发布了盈利预警,显示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部分预计亏损17亿元。一台车还没有出来,恒大已经投了上百亿,17亿的亏损只是开始。

3月6日,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蔚来汽车发布了年报,2018年卖了1万多台车的蔚来汽车收入仅仅为49.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了93亿元,为了开源节流,蔚来决定取消上海建厂计划,只靠合肥江淮工厂的产能。

更糟糕的是蔚来汽车首款车型ES8的订单也出现了下滑,2019年第一季度销量预测只有3500到3800台,和2018年第四季度ES8交付量7980辆比,说明es8这个产品已经出现了订单不足问题。我们看看网红车蔚来es8的订单情况:

ES8 2018第四季度交付了7980台车,平均每月7980/3=2660辆,也就是说es8每天最少能生产2660/30=88辆,而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一月交付ES81800辆,2019年2月交付了800辆,也就是日交付量下滑到了30台,换句话说,蔚来合肥工厂每天可以生产90辆,而新增订单量已经不到每天40台了,合肥新厂开工仅仅半年左右,蔚来汽车就出现了产能过剩,订单不足的局面。

汽车是个靠规模效益才能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行业,蔚来对es8的销量预期是每年3万台,实际情况是,估计今年15000台都够呛。

而蔚来第二款车型es6要到6月才能上市,订单寥寥。受到这些负面消息影响的蔚来汽车的股价连续暴跌,市值缩水了30%。

3月8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融资将主要用于用户体验与技术研发。截至目前,威马汽车累计融资金额已近230亿元人民币,1月份威马EX5交付数量仅仅为2005辆。虽然威马汽车没有采用蔚来汽车高成本的直营销售模式,而是采用经销商合伙人销售的模式,但是一样不得不靠持续融资来维持下去。

即使成本控制最好的长城华冠也面临无法盈利的囧境,从2015年登陆新三板以来,长城华冠募资五次,合计募资21.2亿。但上市的首款电动跑车前途K50半年来只销售了59台,从汽车设计公司转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的长城华冠为前途汽车投入无数人力物力,数十亿资金,换来的是不足百辆的销量和累计超过7亿元的亏损。

即便是年销量高达25万台的特斯拉,这个全球电动车的急先锋,长达15年来仅仅2个季度实现微薄的盈利,而随着中国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退坡,电动车销量不断增长的比亚迪汽车的利润却在逐年下滑。

和传统燃油车一年9500万台的销量相比,全球电动汽车一年销量仅仅是200万台。高速增长的靓丽数据背后,是各国政府的巨额补贴和政策扶植,然而这个赛道上的玩家依然无人盈利,只能靠不断融资续命。

随着传统燃油车公司研发的电动车逐步量产,新能源车赛道上已经进入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缺乏技术积累、品牌沉淀的造车新势力们正在走向倒闭的路上......

2019-03-12 10:4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