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i的朋友前几天跟我抱怨,前几天汽车的水温表经常快到红线,想着小病不治,终成大病。刚好外出,就随便跑到路边的一家汽修厂检查,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
刚开始说节温器坏了,换了,换完毛病依旧,找了一天也没找出问题;
去4S店,说是发动机冷却液没用原厂的量也不够,换,换完毛病依旧,最后4S店维修人员无奈的说,不到红线你开就行;
又换了家,说水温传感器有毛病,换,换完毛病依旧;
又重新换了一家,电脑检测,东瞅瞅、西瞧瞧,说实际水温到100度就开始下降属于正常,但表格显示要比正常温度高3格,换水温表吧,换完毛病依旧;
开了一天,发现油表不回零了,油浮刚换了一个月,找换水温表的那家,整半天依旧没修好,找换油浮那家说油浮坏了更换;
这都什么事呀!搭上时间和金钱,只换不修,越换毛病越多。可把小i的朋友郁闷坏了,便问小i只换不修,是不是行业潜规则?这样做是不是就在宰我们这些不懂车的人的钱呢?
其实不然,汽车维修行业的这种现象是适应市场、顺应消费者的一种行为,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1、培养用时过长、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汽修人才的缺乏是造成只换不修的关键原因之一。据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汽修人才需求量缺口高达300多万,同时这个数据随着中国汽车的普及还在快速递增长,而这其中缺乏的更多是对车辆故障具备修复水平的技师。
而培养一名具备优秀水平的技师耗时太久,3年专业理论学习,3年学徒基础实操训练,2年的故障处理,8年时间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名可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26岁。
相比较而言,换件只是苦力活,培训工作也相当简单,借助精确的检测仪器的帮助,以换代修的售后服务,即使刚涉足汽车维修的技术人员,也能在汽车维修工作中游刃有余。
2、技术轻于销售,消费者不愿为技术付费
而第二个关键原因是消费者对待技术的态度。愿意为配件出钱而不愿意为技术出钱,认为已经挣了配件的钱,就不该再挣人工的钱。
一位专研电路的汽修大拿帮人修汽车空调,耗时两个小时,发现是保险丝问题,修好之后收费200。人说:就一个破保险丝你要200啊!保险丝或许只值10块钱,但是知道问题出在保险丝值190元。显然国内的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3、耗时费力,还不得消费者讨喜
在过去十年间,汽车维修非常热闹,因为汽车量少,原厂配件昂贵,消费者更愿意去修理,而不愿意更换。而现在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出台,打破了主机厂和经销商的垄断,新零部件价格与维修零部件价格相差无几,新的还比旧的耐用,这就导致换比修要多的多。
从汽修店的运营成本来讲:消费者的需求,也刺激汽修厂做出改变。一个好的技修师傅要月薪8000-9000,而一个稍加训练和培养就能换零部件的学徒工才500-1000。同时,维修后的旧零部件出了什么问题,汽修厂要包全责,吃力不讨好的事,谁愿意承担?
“只换不修”不是行业潜规则,而是市场、车主倒逼汽修厂所进行的改变。
车主要多了解汽车方面的一些常识,看有关汽车方面相关的变革,例如惠开车i保养的一次保养费用,享全年保养计划,也可以在网络上采购零部件、论坛上找寻相关问题等,既可以节省费用,又可以深入了解汽车,而能找到放心合适的修理网点,何乐而不为呢?
2017-04-17 16:01
- 相关推荐
车辆可靠性排行榜:起亚故障频发竟比丰田排名前
2210 浏览新规禁止加价!17款丰田埃尔法官方涨价,拿他没辙?
3278 浏览别克全新昂科雷Avenir将2018年引入国内
1480 浏览法国车最后希望:18万7座带飞机座舱,血拼汉兰达不成...
2892 浏览
- 最新评论